🙇✨我选择考公考研,并不是被逼的?
2020年国考143万人竞争,铁饭碗录取比例60:1
2020年考研341万人竞争,高学历录取率29.9%
毛毛星发现,最近几年国考和考研成了风潮,好像只有跟着风才能抵达人生巅峰,不跟风就是坐井观天无所事事。
周边人的选择,家长的劝说,自我意愿的执着,无一不在告诉大 展开全文c
🙇✨我选择考公考研,并不是被逼的?
2020年国考143万人竞争,铁饭碗录取比例60:1
2020年考研341万人竞争,高学历录取率29.9%
毛毛星发现,最近几年国考和考研成了风潮,好像只有跟着风才能抵达人生巅峰,不跟风就是坐井观天无所事事。
周边人的选择,家长的劝说,自我意愿的执着,无一不在告诉大家,只有这条多数人认可的道路才是对的,只有考公考研才是平坦大道,其他道路的选择在未来都会荆棘满路。
但是,60人中只有1人可以胜利,你失败了,觉得自己不行,其实不是你不行,只是竞争太大,反问自己在平时的考试中赢过几次第一名呢?考不上不是很正常?
今天的微博热搜话题#被父母逼迫考公的年轻人# ,很多评论都反映,大家考公并不是被逼的,这样的选择充斥着理想和远见,可以让你在未来获得满满的安全感。
是的,那是“人生理想”,例如:
👧🏻我没有,我自愿,请把名额留给我吧
👩🏻🦱虽然父母意见占大部分,但并不是被逼迫的,体制内有体制内的好
👱🏻前几年被逼的还挺多,这几年哪还用被逼迫?教资考公已经是对抗社会毒打的绝佳庇护地
👩🏻🦰不要等到35岁之后才后悔
看起来,很有道理,好像没办法反驳,这些评论只能让我们更加肯定:只有在体制内,才能过最好的生活。🥲
🙇这个问题是否真的无解了?
我们可以尝试反思一下,为什么年轻人在择业面前会有这么多的不安?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自己不考公考研就会要经受社会毒打? 这难道不是被逼的么?
根本上讲,仅看个人因素,因为很多人害怕自己没有或未来失去竞争力。
企业里工作和找工作也有竞争规则,无论是职员还是创业者,筛选到最后,留下的才是精英。
而有些人之所以会在找工作时,工作几年后或35岁后经受社会毒打,也许是因为你迟到了一步为自己努力,未能发掘自身特长职业定位错误,或者个人能力不能与时俱进。
其实,残酷一些说,你在非体制内的竞争里做不到优秀,你在体制内的竞争里也未必。
📮✨毛毛星比较不赞同的一个观念是,把考公或考研当作是安稳人生的追求。
安逸还是忙碌,要生活还是要事业,这是一种人生的平衡和选择,前提是:
🌙“你必须要让自己有资格具备选择的权利。”
有竞争就会存在择优和淘汰机制。
考编制和考研,竞争在前,快速又残酷。
进入社会历练,竞争在后,需靠意志和能力。
不论哪条路,都会有少数人胜出,多数人被淘汰。
没有竞争力,你连选择的权力都没有,还谈什么35岁之后的人生理想?
如果你真的想要未雨绸缪人生顺利,现在就要立刻、马上去努力。
#毛毛星April##力量和勇气✨# 收起全文d
2020-12-08 00:53 转赞人数超过50
来自 iPhone 11